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,极端高温事件呈现范围扩大、频次增加的趋势。高温热浪也是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全球高温事件频发。2003年夏季,极端高温热浪席卷欧洲,造成3.5万人死亡。事实上,高温热浪在全球造成的人员死亡远比洪水、龙卷风、强风暴加到一起还要严重。
气象上通常以日最高气温≥35℃为高温天气标准。我国高温天气有两个多发区域,一是东南部地区,另一个是新疆和内蒙古西部。我国省会城市中,重庆、福州、杭州夏季高温天气最多,均超过了20天,南昌、西安、长沙、武汉、石家庄、南宁、海口、合肥、郑州、南京、济南为10~20天,其余省会城市均在10天以下,北京为6天。
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高温灾害。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,我国高温天气呈明显增多趋势。
1971年湖北高温酷热。1971年6月下半月开始,湖北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,郧县7月25日和26日两天最高气温达40.8℃,宜昌7月26日最高气温达40.4℃。高温导致1814人死亡,12.6万人中暑。
1999年华北高温酷热。1999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,北京、天津及河北石家庄、保定、张家口等地出现连续9天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;7月下旬,华北地区再次出现连续8天高温天气,7月24日,北京最高气温达41.9℃,创历史极值。
2003年南方罕见高温热浪。2003年夏季,长江中下游地区、华南北部及四川东部、重庆等地出现38~40℃高温,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0~43℃。浙江和福建的部分地区40℃以上的高温有5~10天,其中浙江丽水达14天。持续高温使中暑人数明显增多,南京市两家医院仅1天收治中暑患者就超过400人。
2006年川渝高温。2006年夏,重庆、川东、湖北西部、陕西南部等地遭受罕见的持续高温热浪袭击。7月11日—8月31日,重庆市38℃以上高温天气达21天,为历史最多。8月15日,重庆有28个区(县)最高气温超过40℃;8月6—10日,四川乐山市仅市人民医院和市红十字会医院救治“热病”患者就有6000多名。
2013年南方强高温热浪。2013年我国南方出现了1951年以来最强高温热浪,有337个县最高气温达到40℃以上,有372站次高温突破历史极值。这次南方罕见高温热浪导致上海、湖北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湖南等多地出现中暑死亡病例,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人数猛增,7月份上海中心城区13人因高温中暑死亡。
高温热浪对RT健康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。在美国、加拿大、新西兰、希腊等城市,热浪袭击时总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,而以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增加更为明显。热浪除了中暑死亡这种直接影响外,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,也将导致以心脏、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。生理学家研究表明,一旦气温升至38℃,RT汗腺排汗已难以保持正常体温,不仅肺部急促喘气以呼出热量,心脏跳动速度加快,对于心脏病人有较大危险。当气温升高到39℃,心脏病人易出现猝死的危险。
高温热浪对健康的影响在城区比郊区和农村要大得多。由于城市“热岛效应”,市区温度不仅高且持续时间长,炎热强度及持续时间比瞬时最高温度对死亡率有更大影响。空气污染也是城区较高,而热浪又往往与高的污染水平相联系。如1995年美国热浪期间,估计死亡人数有一半以上是由当时空气污染加重引起的。
从全球范围的脆弱性分析结果来看,因高温热浪死亡的多为城市弱势群体,如独居老人、长期慢性病患者、降温设施不足的低收入群体以及婴幼儿等。如果婴幼儿患有某些疾病如腹泻、呼吸道感染和精神性缺陷,在热浪期间更易受高温危害。另外,热浪除了中暑死亡这种直接影响外,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,也将导致以心脏、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,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增加更为明显。热浪除了直接的中暑死亡外,也容易侵袭患有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,导致病情恶化而提前死亡。
高温热浪对RT健康的影响还与城市降温设施是否完备有关。虽然热浪的频发季节是在每年的夏季,但是热浪发生的区域、时间、频次和强度都存在变化,而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大,使得中纬度地区的人群对热浪最为敏感。并且,热浪发生的季节早晚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,发生在夏季初的热浪影响要大于季节后的热浪影响。在人口密度集中的城市,一旦空调安装不足,在酷暑到来时,死亡人数将迅速增加。
此外,高温热浪对RT健康的影响还与城市生活状况、社会经济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等有关。城市生活状况是一个重要的因子,住在顶楼、闹市区、没有空调环境的居民区具有较高的“与热有关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社会经济因素中贫富差异、社交面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也是影响因素,在高犯罪率地区定居、很少接触媒介(如电视、报纸)的人往往缺乏热浪危害的意识和降低危险的方法。
疾病预防控制人士建议个人在高温热浪期间应该做到:尽量多喝非酒精类流质,不要等渴了才喝;不要喝含有咖啡因、酒精或者高糖饮料,同时别喝特别冷的饮料;待在室内,尽可能待在有空调的地方;高温时吹电风扇无法预防高温相关疾病,冲一个凉水澡会更有用;穿轻便、浅色和宽松的衣服;千万别把任何人留在封闭的车里;照顾好老人、婴儿和儿童。
如果你必须待在室外热的地方,那就只有在早晨和晚上活动,降低锻炼强度,尽量多在阴凉处休息,戴帽沿宽的帽子和太阳镜,直接挡住照到脸和头上的太阳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