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

  9月8日白露节气,露凝而白,气始寒也。

  草上露水大,当日准不下。

  清晨露水很浓,预兆着当日很可能是个大晴天。

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所描述的白露物候,均与鸟有关。

  鸿雁来,玄鸟归,群鸟养羞。

  玄鸟,即燕子。古时候,燕子和桃花,大概是人们最乐于倚重的两位气候预告员,对于生物智慧的借用。

  从春分时节的玄鸟至,到白露时节的玄鸟归,人们由燕子的迁来与归去中,品读季节的更替。

  秋高气爽,玉露生凉,鸟儿们敏锐地觉察肃-之气,于是开始养羞(馐),即勤快地筹措越冬的干粮。

  以前我最喜欢的白露谚语是:喝了白露水,蚊子闭了嘴。可是,蚊子们似乎并不在意这则古训,把人折腾得不行不行的,看来还是另一个谚语更靠谱:白露蚊,咬(烦)死人。

  还有一个谚语,乍读起来令人窃喜:白露后,不长肉。但它指的却是荞麦。白露后,反倒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。

  很多谚语,也反映着白露时节各地的物候特征和农事次第:

  白露三朝露,好稻满大路。

  白露天晴稻像山。

  白露雨来苦一路,《农政全书》解释道:白露雨为苦雨,稻禾沾之则白飒,蔬菜沾之则味苦。

  白露打枣,秋分卸梨。

  八月连阴种麦好,只怕淋烂柿和枣。

  不同的果儿,对于雨水多寡,有着不同的好恶,正所谓旱枣子,涝栗子,不旱不涝收柿子。

  白露打核桃,霜降摘柿子。

  白露白茫茫,谷子满田黄。

  白露雨沥沥,秋分稻秀齐。

  白露满街白。(棉花)

  白露看花,秋分看谷。

  白露水,寒露风,打了斜禾打大冬。

  白露秋分,番薯生筋;寒露霜降,番薯生糖。

  白*∷坡,秋分种川,寒露种滩。(小麦)

  白露不抽穗,寒露不低头。

  白露谷,寒露豆,过了霜降收芋头。

  白露荞麦,寒露油菜。

  白露秋分菜,寒露霜降麦。

  白露种葱,寒露种蒜。

  白露下南瓜,立冬卧白菜。

  山怕处暑,川怕白露。

  还有很多谚语,反映着白露节气与后续天气的呼应关系:

  白露有雨会烂冬。

  烂了白露,天天走溜路。

  白露有雨霜降早,秋分有雨收成好。

  白露前是雨,白露后是鬼。

  白露无雨,寒露风迟。

  一场秋雨一场凉,一场白露一场霜。

  而白露之后,最缠绵的阴雨,就叫做:华西秋雨。

  露里走,霜里逃,感冒咳嗽自家熬。

  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。

  白露不露,长衣长裤。

  白露身勿露,着凉易泻肚。

  白露身不露,露了没好处。

  白露白茫茫,无被不上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