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。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、破坏性强、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等特点,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、毁坏农田和建筑物,还会造c▪r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。
灾害成因与分布情况
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,如气象、水文、地质构造以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,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气象因素关系最为密切。我国季风气候显著,暴雨、干旱等许多气象条件常常成为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诱发因素。尤其是强降雨(大到暴雨或者大暴雨)及连续降雨,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。另外,高原地区的冰雪融水、冰湖溃决以及冰崩、雪崩融水等也会引发这类灾害。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多发生在沟壑纵横、坡陡谷深、地表切割强烈、地质构造破碎程度大和植被较差的山区,多发于夏季汛期暴雨频发期,其特点往往表现为发生突然、历时短和破坏力极强。
在我国,山体滑坡的发生类型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:云南、四川、重庆、贵州和*等地,秦岭-大巴山地区,西北黄土高原等地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地区;另外,江、河、湖(水库)、沟的岸坡地带,山区铁路、公路、工程建筑物的边坡,以及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也属于滑坡易发和多发区。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、西北、华北山区和青藏高原边缘山区。